从8月26日中午12时50分左右开始,菲律宾派出3艘公务船进入南沙群岛半月礁附近海域,展开与中国海警的对峙。这些菲律宾船只的活动持续了整整25小时,直到8月27日下午14点左右,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“巴加凯”号巡逻艇终于在中国海警船的“押送”下撤离,结束了这场没有任何实质突破的对峙。
这3艘菲律宾执法船自巴拉望岛出发,穿越南海九段线后驶向半月礁,距离巴拉望岛约100公里的位置。当它们进入该海域时,便遭到了中国海警5304舰的拦截,菲船队因此无法继续向西航行,只得在半月礁周围绕行。值得一提的是,菲律宾这次并未直接前往仁爱礁,而是选择了半月礁。其目的显而易见:自今年5月以来,中国成功地阻止了菲律宾向仁爱礁的非法补给,菲方无力突破中国海警的封锁,于是转而在其他地方试探中方的反应。
展开剩余76%在这场对峙中,中国海警舰艇始终紧随其后,牢牢控制了局势,成功阻止了菲律宾船只接近半月礁。在经过长达25小时的对峙后,菲律宾船只发现自己无法摆脱中国海警的监视,最终不得不撤离。根据航迹分析,中国海警5304舰在半月礁的西南海域完成了这次拦截。
菲律宾这次派出的船只被认为有补给“马德雷山”号的任务。这艘已经“坐滩”在仁爱礁长达26年的破船,长期缺乏补给,目前已陷入物资匮乏的困境。根据过去的补给模式,这些船只每40到50天就需要进行一次补给,而上一次补给是在5月16日。经过长时间的消耗,船上的食物和水已经所剩无几,舰员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。
菲律宾此时急需补给“马德雷山”号,以保障驻守军人的生存,并向国内展示其依然具备运输能力。然而,菲律宾军方对于如何突破中国海警的封锁显然心存疑虑。军方参谋长布劳纳的言辞充满矛盾,先是警告称如果中方人员试图登舰,菲军将“开枪死守”,可能引发军事冲突;然而随后的表态却显示他们已“驱离周围船只”,补给即将送达。
对于菲律宾此次行动的战略意图,不少分析认为,菲律宾显然已经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,通过半月礁来吸引中国海警的注意力,试图分散中国的海上力量,同时测试中国对半月礁的态度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始终未能突破半月礁的封锁线,进一步表明其海上行动的困难。
尽管如此,菲律宾显然不会轻易放弃。未来几天,菲方可能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继续施压中国:首先,他们可能寻求外交支持,试图通过美国等域外力量施加压力,试探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的底线。其次,菲律宾可能会调集更多船只,采取多方位的战略,在半月礁、仙宾礁等地同时行动,从而分散中国海警的注意力,为“马德雷山”号提供补给机会。第三,如果海上补给受阻,菲律宾或许会转向空投补给,利用直升机或空投方式解决后勤问题。
在此期间,菲律宾军方还注意到一艘中国海军拖船出现在仁爱礁附近,距离“马德雷山”号不到5海里。这一举动让菲方十分紧张,认为中国可能已经在考虑采取实际行动来清除这艘非法坐滩的破船。尽管菲律宾一再表示“拖船拖不动军舰”,但他们深知这只是一艘拖船,中国很可能还有其他更强大的手段。
如果中国最终采取行动,清除“马德雷山”号,那么菲律宾在仁爱礁的非法存在将彻底崩塌,这将是对菲律宾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打击。对于中国来说,清除这艘“坐滩”的军舰早已是一个待解的难题。未来,中国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,如加强封锁、检查船上的危险物品,甚至考虑在人道主义框架下逐步解决这一问题,迫使菲律宾放弃在该区域的非法存在。
总的来说,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虽然屡屡受到挑战,但它们显然不会放弃,尤其是在“马德雷山”号问题上。菲律宾的挑衅和中国的坚决应对,将继续成为南海局势中的关键变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